出轨的人起诉离婚能离吗?
在婚姻关系中,出轨是一个极具冲击性的事件,当出轨的一方选择起诉离婚时,最终能否成功离婚并非简单直接,而是需要经过多方面的衡量与判断。
我国法律判定离婚的核心标准是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所以,出轨方起诉离婚,法院不会仅仅因为出轨这一行为就直接判决离婚,而是要综合审视夫妻感情的整体状况。
如果出轨方的行为达到了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的严重程度,在法律上这属于典型的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比如,一方在婚姻存续期间,与第三者领取结婚证,构成法律上的重婚;或者虽未领证,但与第三者长期稳定地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如同正常夫妻一般居住、共同开销等,这种与他人同居的行为,严重违背了夫妻间的忠诚义务,极大地伤害了另一方的感情,破坏了婚姻关系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若出轨方起诉离婚,且有充分证据能够证实这些事实,法院在调解无效后,大概率会判决准予离婚。
然而,并非所有的出轨行为都能达到如此严重的程度。生活中存在一些偶尔的出轨行为,比如与他人有过短暂的暧昧关系,但尚未发展到重婚或同居的地步,并且另一方坚决不同意离婚,同时双方在婚姻生活中还有一定的感情基础,比如共同经历过许多艰难时刻、育有子女且家庭关系较为紧密等,法院可能会认为夫妻感情尚未完全破裂,还有修复的可能性。此时,法院往往会给双方一个机会,试图通过调解等方式促使夫妻双方化解矛盾,修复感情,很可能不会在第一次起诉时就判决离婚。
另外,证据在这类离婚诉讼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出轨方还是被出轨方,都需要提供有力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对于主张离婚的出轨方而言,如果想要法院认定夫妻感情破裂,就必须拿出能够证明夫妻感情已无法挽回的证据,出轨行为的相关证据只是其中一部分,还可以包括双方长期分居、矛盾冲突不断且无法调和等方面的证据。而对于不想离婚的一方,如果认为夫妻感情还有存续的可能,同样需要提供证据来证明,比如双方曾经一起努力改善关系的事实、共同为家庭付出的行为等。倘若出轨方起诉离婚,但缺乏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夫妻感情破裂,法院基于谨慎原则,通常不会轻易判决离婚。
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权问题也会在离婚诉讼中一并被考虑。在财产分割方面,法律规定会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进行判决。若一方出轨存在过错,无过错方在财产分配上可能会得到适当倾斜。举例来说,如果夫妻共同拥有一套房产和一定数额的存款,在确定出轨方存在过错的情况下,无过错方可能会获得房产的较大份额,存款的分配也会相对更有利。而在子女抚养权的判定上,法院会以最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合法权益为出发点,综合考虑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抚养条件、与子女的感情亲疏等多种因素。虽然出轨行为本身并非决定抚养权归属的绝对依据,但如果出轨行为对子女成长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比如出轨方的生活作风问题可能给子女带来不良示范,或者因出轨导致对子女的照顾和陪伴严重缺失,那么在争夺抚养权时,出轨方可能会处于劣势。
出轨方起诉离婚能否成功,不能一概而论。要综合考量出轨行为的严重程度、夫妻感情的实际状况、证据的充分性,以及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权等相关问题。每一个离婚案件都有其独特性,最终的判决结果取决于法院依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所做出的公正判断。